科學傳播
武漢植物園開展“中科院第十五屆公眾科學日”活動
5月19日,武漢植物園迎來了“中科院第十五屆公眾科學日”活動。實地探究國家獼猴桃資源圃、做獼猴桃花粉顯微觀察實驗、聆聽獼猴桃趣味科普講座,來自武漢市南望山小學的60多名小學生和獼猴桃來了場深度接觸,重新刷新了對獼猴桃和獼猴桃科研工作的認知。活動得到了中國園藝學會獼猴桃分會的大力支持,武漢植物園獼猴桃資源與育種中心工程師、中國園藝學會獼猴桃分會的張鵬博士全程帶領學生們開展了活動。當天上午,武漢植物園針對18周歲以下青少年免費,上千名青少年入園感受小獼猴桃的大魅力。
你不知道的獼猴桃!
奇異果和獼猴桃是同一種水果嗎?講座開始,張鵬博士就拋出一個公眾經?;煜膯栴}。“奇異果和獼猴桃就是同一種水果,并且追根溯源,奇異果的前身就是中國的獼猴桃。1904年,女教師伊莎貝爾來宜昌探親,從植物學家威爾遜手中得到‘一把種子’并帶回新西蘭,獼猴桃才開始在境外生根發芽?!睆碾[匿山間到譽滿全球,張鵬博士為學生們講述了世界獼猴桃的興起與繁榮和我國獼猴桃科研和產業的騰飛,為學生們梳理了中國獼猴桃的崛起之路。
果肉顏色有綠色、黃色、綠肉紅心的;果實形狀有長的、圓的、扁的;果實外形有無毛的、有毛的;果實味道有甜的,有辣的;有果皮可以食用的獼猴桃……一組獼猴桃果肉顏色和形狀多樣性圖,刷新了學生們對獼猴桃的認知?!巴?,好想嘗嘗那個辣味大籽獼猴桃”,“帶皮吃的獼猴桃口感好嗎”,有趣的獼猴桃激發了學生們的好奇心,學生們紛紛提出問題。山梨獼猴桃味麻酸辣、汁液多,可食用。大籽獼猴桃果肉為橘黃色,果心小,汁液少,風味為獨特的麻辣味,不能直接食用,主要用于做藥材或者利用種子煉油。張鵬博士幽默地介紹,有專家在考慮用麻辣味的獼猴桃制成調味品,也許有一天,獼猴桃還能以另外一種方式走上人們的餐桌呢。一般的獼猴桃都要剝皮吃,武漢植物園獼猴桃資源與育種中心專家們選育的軟棗獼猴桃果皮也可以直接食用,讓公眾食用更方便。
在參觀國家獼猴桃資源圃的過程中,學生們看到不少還處于“小寶寶”時期的獼猴桃?!按蟛糠肢J猴桃品種是在8、9月份成熟,現在我們可以觀察一下獼猴桃花的結構和果實形態。”在實驗環節,張鵬還帶領學生觀察顯微鏡下獼猴桃花的花粉形態?!安灰巹t的橢圓形”,“像一堆美麗的小氣泡,”在微觀世界中的獼猴桃花粉也很可愛。
好吃的獼猴桃都是怎么來的?
果實細嫩多汁,清香鮮美,酸甜宜人,維生素C含量豐富,如今的獼猴桃是餐桌上的寵兒。但是好吃的獼猴桃都是如何來的,你知道嗎?
中科院武漢植物園國家獼猴桃種質資源圃收集保存有61個種或變種的獼猴桃屬植物,包含110余個栽培品種、3萬余株種內種間雜交群體,在資源收集數量和保存規模上是目前國內外該屬植物遺傳多樣性涵蓋量最大、種質資源最豐富的基因庫。在參觀武漢植物園國家獼猴桃資源圃的過程中,張鵬請學生們試吃了一個未經馴化的野生獼猴桃?!鞍パ?,好酸好澀,不好吃?!闭且驗橛辛丝茖W家的品種馴化工作,我們才能吃到美味的獼猴桃。張鵬介紹,從1978年起,武漢植物園就開始對獼猴桃進行深入的研究,經過三代科學家的努力,才擁有世界上最大的獼猴桃種質資源基因庫。武漢植物園正是依托獼猴桃豐富的種質資源和幾代科研人的努力,選育出了10多個國家、省級優良獼猴桃品種。一個獼猴桃新品種的選育要多長時間?一個獼猴桃新品種的選育大約需要十幾年的時間,每一個新品種的成功選育,背后都是科研人員多年的堅持和努力。說到這里,學生們自發地鼓起了掌。矢志不渝、攻堅克難,學生們也為科學家的科研精神所感染。
張鵬自豪地說,世界上絕大多數的獼猴桃資源都在我國,中國科學家在育種上是有資源優勢的,武漢植物園對黃肉獼猴桃‘金桃’和晚熟耐貯黃肉新品種‘金艷’等新品種的成功開發,顯示了武漢植物園獼猴桃專類園的資源保護和資源可持續利用的發掘工作,對整個世界獼猴桃產業的深刻影響。
本次公眾科學日活動的主題為“科技強國、科普惠民”。2019年是中科院建院70周年,本屆公眾科學日主要面向社會全面展示中科院近年來的重大科技創新成果和重要科學進展,讓公眾體驗70年來我國日新月異的科技創新成果,感受濃厚的科學文化氛圍。小獼猴桃有大學問,今年的公眾科學日活動,武漢植物園圍繞獼猴桃的歷史、獼猴桃的科研、獼猴桃的產業發展為公眾準備了一道道有趣有味的科普大餐?;顒酉蚬娬故玖宋錆h植物園收集保育的豐富的獼猴桃種質資源,介紹了武漢植物園獼猴桃服務于國家科技扶貧及“一帶一路”重大需求的進展和成果,以及推進世界獼猴桃產業發展所做出的貢獻,讓社會公眾體驗到科技創新點亮美好生活的魅力?;顒訉⒖茖W的種子種在青少年的心中,激發更多青少年樹立從事科學研究事業的決心。
參觀獼猴桃國家資源圃
用顯微鏡觀察獼猴桃花粉
觀察獼猴桃果實
學生提問互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