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學傳播
蔡慶華研究員暢談科學與詩
蔡慶華研究員作報告
3月28日,中國科學院水生生物研究所蔡慶華研究員做客人文講堂,為大家帶來了一場題為《科學與詩》的報告。該報告系水生所人文講堂2019年第二講。
蔡慶華研究員的報告以大學問者必經的三種之境界為引子,逐漸延伸到詩詞中的水生生物,并與水生所產生了聯系,繼而又通過對詩詞的分析勾畫了我們現今所面臨的一些問題的解決方案。蔡慶華研究員通過講解大量的詩詞歌賦及個人的原創作品,不僅展現了詩詞魅力,而且將科學與詩緊密聯系在一起,向聽眾詮釋了二者的關系。蔡慶華研究員認為寫詩是一個自我了解、自我反省和自我發展的過程。寫詩猶如做學問,其本質是煉字煉心,修身養性。我們可以通過寫詩對生活、學習、科研、工作等進行記錄,展開交流,減少戾氣,共同提高,從而達到傳承文化、弘揚學術的目的。優美的語言和獨特的視角使臺下師生耳目一新、受益匪淺。在報告的結尾,蔡慶華研究員通過自己創作的幾句詩詞,向大家分享了自己對生活、對科研的感悟。
曉日清清,晚霞淡淡。小樓夜雨聲聲慢。
廊橋曲曲踏波行,釣叟兩兩擁河岸。
蔡慶華現任水生所研究員,博士生導師,國家濕地科技委委員,中國生態學學會常務理事兼流域生態專委會主任,國家環境保護香溪河生態環境科學觀測站站長,主要從事系統與流域生態學研究。長期的野外工作中,撰寫有各類詩詞作品120篇。其作品將科學與詩詞相融合,記錄科研生活,抒發人文情懷,風格自成一派,體現了水生所科研人員的風骨和精神。